“找课本茬”背后,是对老师和家长更高的要求

分类:教苑美文 时间:2023-02-04 来源:教师报 作者:关育兵


       用一副三角板能画出多少度数的角?“除了30度、45度、60度、75度……应该还有165度!”据媒体报道,对小学课本上的这道数学题,四川成都天府新区华阳小学四年级学生米之贤、廖钧宇发现,自己找到的一个答案并不在所列参考答案中,他们就这一疑问给教材编写组发去了邮件。回信中,编写组肯定了两名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严谨态度,同时表示,在教材修订中采纳他们的建议。(1月8日《光明日报》)
  2021秋季学期,沈阳市126中学7年级学生崔宸溪致信出版社,指出英语课本上的蜜蜂配图配成了食蚜蝇,出版社编辑为他点赞;当年10月,上海市小学生吴叶凡在翻看美术课本时看出书上的“树叶”应该是数亿年前的古生物“海百合”,出版社第一时间将错误进行溯源并上报修订;2022年4月,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的张裕周,发现七年级上册《人文地理》课本中一幅地图里海地所在的位置及周围都被标为“西班牙语”,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,张裕周认为应当是法语,出版社给予肯定……
  在为这些孩子点赞和惊叹的同时,还应该看到的是,在这些孩子“找茬”成功的背后,都或多或少有老师和家长的影子。应该思考的是,老师和家长如何面对敢于“找课本茬”的学生?
  毋庸置疑,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,是吸收已经形成积聚的文明知识。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,其主要职责就是把这些文明传授给学生,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不可越雷池一步,文明的传承本就是一个扬弃的过程,学习的过程重在发展知识建构能力。教师不仅应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,还应该激发学生的质疑心、求证心。“尽信书则不如无书”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说的更具体点,就是教师不能把“参考答案”奉为圭臬,要理解“参考”的真正含义,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。教材是一座桥,是沟通过往知识与未来的桥,教学要摆脱对课本的过度依赖,尤其不能把其作为学习内容的全部,要让孩子们欣赏和体验桥上的风景,要引导孩子走向彼岸,这是今天的老师和家长应有的正确态度。
  “学不可以已”,对于今天的老师和家长来说,尤其如此。“学高为师”,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不断学习,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,努力解答学生提问。比学习更重要的,是教师和家长要敢于承认自己并不一定比孩子知道的更多,要勇于承认自己对一些问题并无最佳见解,不仅要鼓励孩子进行探讨,也要和孩子一起去探讨、发现更美丽的文明世界。
  能够和前述孩子一样,发现课本的错误,当然是值得自豪的。但很多时候,可能往往孩子是错误的,“找茬”并不会成功。这时,教师应及时对孩子的质疑精神,对探索求证本身予以肯定,避免孩子因此受挫,保护他们的探索、质疑精神。
  学和思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。勤学还需善思,才能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。要引导孩子不仅敢于大胆质疑,还要学会小心求证,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意识,这才可能学到最有价值的知识,也才可能应对越来越有挑战性的复杂事物和各种不确定性。

版权声明

本网原创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【注:凡注明“来源:XXX(非西安幼升小网 ek12.cn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;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邮箱:xazgknews@163.com】

标签
二维码

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
上一篇:我的教育故事

下一篇:没有了!

必看
必看
  • “双减”之下 “年味儿”寒假作业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热情?
  • 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 影响几何?
  • 标签
    热榜
    QQ

    微信扫一扫

    WeChat
    Top